基于模型预测和综合分析,分别给出了我国从当下到2060年,各主要阶段的能源消费总量及碳排放的预测、一次能源分品种消费的预测,以及关键终端用能部门的能源品种消费趋势判断。
12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到,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明确了未来13年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成为能源基建的重中之重。文件提出,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
企业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以本企业持有的当年度绿证作为相关核算工作的基准。还是在市场层面,近期硅料、硅片、组价价格持续大幅调整,以及TOPCon、HJT电池技术的发展,推动光伏发电装机成本不断下降,将极大的刺激被因涨价而被压制的潜在光伏装机需求。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太阳能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储能等节能降碳领域投资力度。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近期抓紧启动第二批项目,统筹安排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用水,按程序核准和开工建设基地项目、煤电项目和特高压输电通道。更重要的是,光伏装机不断跃上新台阶,刷新纪录的趋势有望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得以巩固延续,甚至进一步拔高,理由是政策和市场环境都有了全面的改善。
《通知》表示,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以及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第二,国家能源局于2021年6月发布发了整县光伏试点新政,全国已经有676个县参与试点建设工作。立邦将光伏工程引入工厂战略布局,推动光伏+创新模式的融合应用以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为驱动,光伏工程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有效减低用能成本,加之可视化、透明化、智能化碳管理,可为立邦工厂的生产制造及运营提供可持续、数字化动能。
[1]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2]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3]数据计算标准:《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2》中提及,2021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1.5克/千瓦时,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828克/千瓦时。可持续发展是立邦中国恪守的企业战略,早在2010年,立邦中国便开始通过推动和践行绿色行动,以系统化战略视角关注全价值链上的每一步碳足迹。与此同时,立邦着力于深化光伏工程的工厂战略布局,不断提升绿电在工厂用电中的占比,进一步减少工厂碳足迹,力争为行业树立绿色制造样板。立邦着力于深化光伏工程的工厂战略布局,力争为行业树立绿色制造样板在国家双碳目标的稳妥推进下,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绿色制造已成为产业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
近年,光伏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能源增量主体加速扩张,国内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1],更获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等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2]。立邦通过推动和践行绿色行动,以系统化战略视角关注全价值链上的每一步碳足迹未来,立邦将继续秉承永续大地精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拓宽光伏工程的工厂战略布局的同时,以智能制造、绿色生产为目标,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竭力打造智能化现代工厂,引领行业绿色制造发展,践行刷新美好生活空间的企业使命。
除了光伏工程外,立邦近年来投身于绿色智能化工厂建造,大幅提升生产能效、管理能效,以促进绿色发展。截至目前,立邦旗下共有20家工厂已安装或筹备安装光伏设备,其中包含吴江工厂、清远工厂、湖北工厂等,为工厂运营输送绿色能量以立邦吴江工厂为例,今年2-10月光伏发电实际使用量为801,677千瓦时,与火力发电相比,减少了663吨二氧化碳排放、约节省240吨标准煤[3],相当于种植了约3234棵树[4],对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永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从经济、环境、社会等维度实现了长远效益。基于该数据进行估计,火电发电每生产1度煤电,约排放0.828kg二氧化碳,约消耗0.301kg标准煤[4]数据计算标准:国家能源局《满足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光伏材料颗粒硅新工艺来了》中提及,根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推论,消耗1927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了9400万棵树,因此1棵树每年可吸收0.205吨二氧化碳随着硅料、硅片价格逐渐回落,越来越多机构频繁提及利润向其他环节传导的投资逻辑。
电池片各尺寸均价跌幅在5.8%-8.4%。德邦证券进一步表示,产业链上游降价利润暂时积累在电池片环节,辅材环节也有望受益于产业链价格下降。另外,在上游产业链价格持续走跌情况下,电池片、组件存在让利空间,后期价格也不乏跟跌可能。东方证券最新研报就指出,由于海外过节以及临近年末,出口组件需求有所下滑,而国内组件去库抢装进度尚未加速,使得库存量增加从而导致上游硅片,电池片价格难以维持,预计光伏产业链整体价格下跌的行情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如今,在硅片库存压力未见缓解、需求端落地订单较少的情况下,光伏产业链降价趋势已定,且短期内难有涨价空间。展望后市,集邦咨询表示,目前硅片企业库存压力仍存,或将继续走跌,随着下游硅片环节对硅料采购动作的放缓,硅料市场库存水平将不断提升,价格仍有进一步下降可能。
综合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本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的价格全线下跌,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无一幸免,其中硅片价格跌幅最大。硅片跌幅区间为6.4%-11.6%。
降价或将持续较长时间 利润有望向其他环节传导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11月,硅料价格一路上涨,一度达到10年来最高点,硅片、电池、组件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下游装机成本因此不断攀升。随着后续产业链价格的下行,光伏地面电站以及和地面电站相配套的储能预计有比较快速的增长,该机构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同比增长40%。该机构称,单晶硅片价格战已开启,从上周开始主流规格的价格进入加速下跌区间,以硅片龙头大厂为代表的硅片价格下跌速率发生逐日更新,且下跌幅度惊人,硅片环节价格踩踏严重,竞争激烈。PV InfoLink发布的价格显示,多晶致密料均价下跌3.8%。中信证券表示,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本质上有利于推动需求的增长。华福证券12月发布研报称,光伏需求旺盛已成共识,2023年起释放出的利润将向产业链中下游传导,因此后期核心在于判断硅料价格下跌后哪个环节能够截留住最多的利润
随着硅料、硅片价格逐渐回落,越来越多机构频繁提及利润向其他环节传导的投资逻辑。硅片跌幅区间为6.4%-11.6%。
如今,在硅片库存压力未见缓解、需求端落地订单较少的情况下,光伏产业链降价趋势已定,且短期内难有涨价空间。随着后续产业链价格的下行,光伏地面电站以及和地面电站相配套的储能预计有比较快速的增长,该机构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同比增长40%。
PV InfoLink发布的价格显示,多晶致密料均价下跌3.8%。降价或将持续较长时间 利润有望向其他环节传导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11月,硅料价格一路上涨,一度达到10年来最高点,硅片、电池、组件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下游装机成本因此不断攀升。
东方证券最新研报就指出,由于海外过节以及临近年末,出口组件需求有所下滑,而国内组件去库抢装进度尚未加速,使得库存量增加从而导致上游硅片,电池片价格难以维持,预计光伏产业链整体价格下跌的行情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综合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本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的价格全线下跌,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无一幸免,其中硅片价格跌幅最大。华福证券12月发布研报称,光伏需求旺盛已成共识,2023年起释放出的利润将向产业链中下游传导,因此后期核心在于判断硅料价格下跌后哪个环节能够截留住最多的利润。另外,在上游产业链价格持续走跌情况下,电池片、组件存在让利空间,后期价格也不乏跟跌可能。
德邦证券进一步表示,产业链上游降价利润暂时积累在电池片环节,辅材环节也有望受益于产业链价格下降。电池片各尺寸均价跌幅在5.8%-8.4%。
中信证券表示,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本质上有利于推动需求的增长。展望后市,集邦咨询表示,目前硅片企业库存压力仍存,或将继续走跌,随着下游硅片环节对硅料采购动作的放缓,硅料市场库存水平将不断提升,价格仍有进一步下降可能。
该机构称,单晶硅片价格战已开启,从上周开始主流规格的价格进入加速下跌区间,以硅片龙头大厂为代表的硅片价格下跌速率发生逐日更新,且下跌幅度惊人,硅片环节价格踩踏严重,竞争激烈该项目由隆基绿能牵头,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联手大型银行、品牌经销商等,通过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引领户用屋顶光伏发电的新解决方案。
她强调,中国企业的创新在于抓住机遇与市场,在对的时间推出对的产品,才能真正发挥创新的优势。本届峰会以全球创新风向标为主题,汇集来自各大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的嘉宾,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全球创新的新动能、新技术和新趋势。今年7月,被誉为光伏大脑的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在西咸新区正式投用,这是目前全球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电池研发中心,将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领先光伏科技产品。隆基绿能发布的Hi-MO 6产品是基于高效HPBC电池技术打造的新一代组件产品,根据产品功能特性及应用场景不同,Hi-MO 6产品在行业开创性地打造了四个系列:主打效能提升的探索家系列、主打超高效率的科学家系列、主打智能安全的极智家系列和主打炫彩美观的艺术家系列,通过打造差异化产品匹配不同需求。
11月2日,隆基绿能在杭州、西安、上海、南宁、苏州、广州等六城以及线上,同时面向全球发布全新一代光伏组件产品Hi-MO 6,迎接全球太瓦时代的全面开启,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福布斯中国将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持续追踪各个领域中富有创新力及持续成长的企业,并为大家带来全球创新领域的最新信息。
12月8日,2022福布斯中国创新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据了解,隆基向日葵是隆基绿能针对户用分布式群体打造的一套便捷、高效、高可靠的系统解决方案。
她表示,本年度入围企业的更新率超过50%,光伏、储能和动力电池、半导体、软件服务、医药等领域均有更多的技术突破和愿景达成。从2012年开始,隆基绿能在研发上投入达160亿,持有专利超1800项。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q81pp.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lzr6m/966.html
有话要说...